12月18日,“中國改革(2024)年會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實踐高層研討會”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發布中國改革2024年度案例名單,重慶市數字賦能“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重慶高新區建設“四支隊伍”構建人才創業陪跑支持體系等7項做法入選。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探索生態轉化價值
冬日的縉云山,云霧繚繞,莽莽林海,美景如畫。
但2018年以前,重慶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多處違規私建的小產權房、別墅,農家樂數量眾多、亂搭亂建普遍,部分林地被蠶食,生態隱患突出。
北碚迎難而上拿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綠色發展“三項機制”尤為引人注目。
其一,推出產業增值反哺機制,爭取國家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試點,創新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探索“綠票”與碳排放權之間的交易轉換通道,為綠水青山貼上337億元“價格標簽”。
其二,實施集體經濟共富機制,探索區屬國企公司牽頭,村集體經濟組織、個體經營戶參與的運營管理機制,建立“國有企業+村集體+農戶”聯合發展模式。
其三,構建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創立“贖買+改造提升”“贖買+協議封育”森林生態保護補償模式,投入1071萬元贖買縉云山片區集中連片集體林地5100畝,破解封山育林等“綠”“利”矛盾。
通過綠色發展“三項機制”,縉云山生態負荷有效緩解,核心區和緩沖區搬遷原住居民130戶342人,搬遷企業38家,拆除建構筑物62萬平方米,栽種植物77.5萬株(棵)、覆土復耕復綠48.15萬平方米。
2018年至今,縉云山森林覆蓋率從94%提升到98.6%,植物資源比1999年開展保護區植物調查時增加441種。環境好了,生態價值顯現了。近三年,縉云山先后引進落地溫泉度假等文旅康養和田園綜合產業項目32個,縉云山片區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778.4萬元,接待游客44.84萬人、消費3.06億元,生態價值逐步顯現。
除了北碚縉云山,酉陽在“以國家儲備林建設為抓手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中的改革創新,也值得關注。
據了解,酉陽林地園地面積超600萬畝,正著力創新探索以國家儲備林建設為支點的生態價值轉化路徑,成為全市首個多元市場主體共建國家儲備林試點縣。
酉陽創新推進“三權分置”改革,運用市場化手段盤活林地資源。首先,酉陽引進酉州林業等公司組建重慶今山銀山林業有限公司,參與國家儲備林投資經營。隨后,酉陽將農戶自愿承包的林地經營權、使用權和所有權授權到村集體經濟組織,再由建設主體單位統一經營,“綠色效益”加速釋放。
酉陽還率先推行“五林共建”模式,營造多功能森林轉化生態價值。具體來看,酉陽聚焦主業建用材林、突出優勢建經濟林、賦能旅游建景觀林、延伸價值建蜜源林、瞄準雙碳建碳匯林,在全國率先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控和馬尾松林改造培育油茶試點,已建成“酉陽800”蜂蜜直供基地20個,已啟動5萬畝儲備林VCS林業碳匯開發工作。
推動基層治理變革
數字重慶跑出加速度
月均報表數由115張減至11張,處理單張報表時間由平均2小時減至10分鐘,報表人員由平均80人減至8人——日前,永川區中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馮昭華梳理街道工作量時發現,鎮街以前每年要報送的1000多張傳統報表被消除。
變化,來自于永川積極謀劃創建的“一表通”應用系統(以下簡稱一表通)。
據了解,“報表負擔”以前在鎮街層面非常普遍,由于從市、區兩級層面下派到鎮街的報表名目繁多,導致基層填報任務繁重。
盯住這個痛點,近年來,在數字重慶建設整體構架下,永川區依托數字重慶“1361”總體構架,在基層智治體系下,形成“131”架構——將“渝快政”作為1個統一入口,形成“數字臺賬、智能報表、分析調度”3個核心模塊,建成1個鎮街數據池。
“打通了數據壁壘,‘找基層要數據’變為‘在系統取數據’,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永川區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基層工作人員只需首次錄入歷史數據、動態維護確需走訪生成的數據,相關部門即可在臺賬上實時查看調取。
永川的“一表通”只是重慶通過數字賦能為基層減負的一個縮影。當前,重慶還推出數字賦能“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聚焦企業群眾辦事多頭跑、材料來回交,基層業務數據二次錄入重復等問題,以算力換人力、以智能增效能,謀劃推出“一件事一次辦”典型應用。
目前,全市80個“一件事”集成近400個高頻單事項,基本實現企業、個人兩個生命周期主要階段全覆蓋,并推動“一件事”在川渝地區跨域辦。
迭代機制改革
推動產業創新
說起“陪跑”,你馬上會想到“竹籃打水一場空”。但重慶高新區的這支陪跑隊伍,卻跑出了“大價值”。
比如,清安儲能技術(重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安儲能)加速崛起的背后,“陪跑員”就功不可沒。
據了解,清安儲能成立于2021年9月,為了解決辦公場地問題,“陪跑員”在科學谷成功協調超50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并幫助企業享受半年免租優惠。
2023年,服務港投資經理人李德勝促成重慶科學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對清安儲能的Pre-A輪投資支持,并推動其與中電建新能源集團合作建設科學谷100MW/200MWh的儲能電站,成為西南地區首個百兆瓦級電網側的獨立儲能電站。
2024年,李德勝又助力清安儲能獲得中國農業銀行100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有效補充公司資金鏈。
截至目前,清安儲能市場簽單量超過1GWh,合同金額超4億元。
“我們已組建四支專業陪跑隊伍,上線65名陪跑人才、48家專業機構、9類金融產品等陪跑資源和20項高頻陪跑事項,構建起高效的科技人才創業陪跑工作機制。”科學城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科學城高新區組建全市首個創新生態共治協會,匯聚81個創新主體陪跑資源;建設全市首個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集成公共平臺和專業機構48家;共建中國技術交易所重慶中心等,收儲高價值科技成果203項,征集企業技術攻關需求1300余項。
在產業創新機制改革方面,科學城高新區“陪跑員”的探索,并非個例。
比如,作為經濟大區,涪陵區為解決產業鏈組織不強、資源整合不優、抱團發展不夠等問題,以“黨建鏈”聯動“產業鏈”,助推企業提質增效。
具體來看,涪陵圍繞產業鏈布局黨建鏈,率先在新材料、榨菜等10個領域分別成立產業鏈黨委,吸納成員單位659個,“鏈”起企業黨組織674個、黨員1.2萬名、人才6.4萬名,常態化服務企業1468次,制定“穩企紓困”政策76項、線上歸集政策1300余條,解決重點問題385件,協調項目19項,解決信貸供給3.1億元,發揮電氣優勢幫助鏈上企業節約資金6億元,鐵海聯運班列為企業降本超20%,形成黨建聚“鏈”賦能、產業升級增效良好局面。
又比如,長壽區試點特殊工時改革,在全國首創審批管理新路子,通過建立“三要素+三環節”審查機制,審批通過實行特殊工時制企業143家,辦理時限由30個工作日壓縮至平均3個工作日,用工體檢、待遇試算、工傷預防等特色服務惠及企業714家,400余個訴求問題及時解決,加班工資類仲裁案件量下降11%。
來源:重慶日報
網絡招聘服務電話:
023-68780444
人力降本外包服務:
023-6878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