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12月25日,重慶至廣安,川渝首條紅色旅游載人低空線路開通;
12月12日,川渝兩地聯合宣布,20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園區全部達標;
12月1日,成渝中線重慶段最長橋梁——淮遠河雙線特大橋完成連續梁合龍,未來,成都到重慶的高鐵車程將縮短至1小時以內;
……
歲末年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捷報頻傳。一張張亮麗的“成績單”,標記著2024年川渝協同奮進的軌跡。
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五年,川渝乘風破浪、攜手前行,前三季度,兩省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9萬億元、同比增長5.5%;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9萬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分別比全國、西部地區高0.8個、0.7個百分點,推進“雙圈”建設積厚成勢。
區域發展能級跑出加速度
11月28日,第三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球投資推介會在北京舉行,川渝聯合發布200個項目,投資超1.1萬億元。
同心致遠、向新而行,如此大規模的推介會折射出雙城經濟圈產業生態的蓬勃活力與無限潛力。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持續整合特色資源,推動區域發展能級加速提升。
從經濟格局來看,川渝區域協同發展呈現新氣象:
“雙核”能級不斷提升,前三季度,重慶主城都市區、成都市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萬億元、1.67萬億元;
成渝中部加快崛起,川中丘陵地區四市加速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川渝萬達開統籌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健全,川南渝西地區建立跨區域承接產業轉移協調機制;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一體推進,重慶推進“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和“強村富民”綜合改革,銅梁建設“巴岳農莊”等一批典型經驗做法向全國推廣;四川深化縣鄉村“多規合一”,“川善治”數字化鄉村治理平臺投入使用。
從經濟載體來看,特色優勢產業實現新融合。一組數字可窺見一斑:
川渝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超過全國總量的三成,1—11月,兩省市電子信息產值規模占全國10.9%;
成渝地區培育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地圖發布,兩省市裝備制造業集群規上企業超4100家;
高水平汽車研發、制造基地加速構建,匯聚整車及零部件企業超1600家,“川渝造”氫能重卡進入商用階段;
西部大健康產業基地不斷崛起,匯聚生物醫藥企業6700余家,產業規模居全國第四,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成功納入新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雙城經濟圈內各城市間網絡傳輸時延低于5毫秒,成渝數據中心集群間“一跳直達”直連網絡互聯帶寬達到4400G;
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前三季度,兩地銀行業為共建項目授信超萬億元,雙城綠色金融項目庫累計投放貸款總額超2600億元。
從經濟動能來看,科技協同創新激發新活力。
重大創新平臺加速聚集,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26家,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掛牌運行3家,超瞬態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進展順利;
協同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轉化,新實施川渝科技合作項目97項,建成國省級技術轉移機構114個,1—11月兩省市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達2877億元、增長26%;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兩省市完成成果分割確權2798項,孵化企業773家,整合共用大型科研儀器設備1.4萬臺(套),匯聚高新技術企業2.7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突破1100億元。
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
7月29日和31日,川渝協同立法項目——《關于川渝高竹新區行政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分別在四川、重慶兩省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上表決通過。
這意味著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取得了行政主體資格和相應行政管理權限,也標志著川渝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這是川渝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聯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兩地聯手推出一系列舉措,著力打通束縛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
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縱深推進,川渝共同編制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指導毗鄰功能平臺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完善兩省市產業協同和聯合招商制度,推動川渝35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共商項目、共享成果;推進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統一部分政策執行口徑、征管服務措施。
區域市場一體化有序推進,川渝深化市場準入“異地同標”,開展經營主體跨區域“云遷移”登記試點工作;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協作機制,5個地市(區縣)率先實現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交叉互評、結果互認;區域市場一體化17條經驗做法獲國家推廣。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川渝聯合發布第四批51項通辦事項清單,實現跨區域訴訟服務一體通辦,試點建立“飛地司法”模式,前三季度川渝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6%、7%。
作為內陸地區的開放前沿,今年以來,川渝加快構建陸海統籌、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通道綜合效應不斷凸顯,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2萬列,貨物品類涵蓋電子產品、整車及零部件等數十個大類1160種;截至11月底,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全球126個國家及地區548個港口;
開放平臺能級持續提升,深入推進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深化改革創新行動,共設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4個、國家級高新區12個、綜合保稅區12個,已獲批駐渝駐蓉外國領事機構分別達15家、23家。
高品質生活邁出新步伐
近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交通強國試點項目,獲得交通運輸部驗收批復,一張通達便捷的“路網”在巴蜀大地全面鋪陳開來。
不只是一張“路網”,今年以來,川渝兩地圍繞共赴“雙城生活”,緊盯交通暢達、民生保障、生態共護、公共服務等關鍵領域,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
交通內暢外聯邁上新臺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持續加速。
重慶江北機場第四跑道建成投用,雙流機場飛行區改造首批工程通過驗收,前三季度重慶、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旅客吞吐量突破1.24億人次;渝昆高鐵重慶至宜賓段通車,市域(郊)鐵路璧銅線等建成投運,開江至梁平高速公路、高竹新區南北大道通車,川渝間全線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達16條;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工程通航,開行“川渝滬”集裝箱班輪快線、瀘州至東盟鐵海聯運班列,首發開行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列車。
燃氣、電力、水利等資源供給不斷夯實,民生保障更有溫度、更見實效。
今年以來,川渝地區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生產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西南地區百億立方米地下儲氣群初步成形;綦江蟠龍抽水蓄能電站建成,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銅梁建成;渝南水資源配置等工程前期有序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向家壩灌區一期等加快建設。
綠水青山顏值更高,美麗川渝建設展現開一幅新畫卷。
今年以來,川渝“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新實施營造林超200萬畝,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130平方公里;長江干流川渝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建設“無廢”工廠、醫院、小區等“無廢城市細胞”近5000個;累計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1292家、綠色工業園區122家,兩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近9000萬噸。
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邁出新步伐,惠及千家萬戶。
今年,川渝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聯手打造“智匯巴蜀”“才興川渝”“大創慧谷”等川渝人力資源服務品牌,聯合發布雙城經濟圈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住房保障合作縱深推進,推動跨省域異地購房提取和貸款享受同城待遇,1—11月,川渝間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2.25萬人次,發放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10.76億元;醫療養老資源便捷共享,超230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互認,川渝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161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率先試點全域跨省(市)社銀合作新機制,社保、工商銀行共建合作網點1028個,實現地域全覆蓋;教育文化體育深入協作,川渝高校65個優勢學科結對共建“雙一流”學科,川渝174家公共圖書館開通社保卡隨借隨還,聯合推出體育旅游精品項目20個。
來源:重慶日報
網絡招聘服務電話:
023-68780444
人力降本外包服務:
023-6878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