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魚類產卵的重要時期,為引導單位、社會個人、協會等科學化規范化開展增殖放流(放生),近日我市將結合即將到來的禁釣期,嚴查外來水生物種以及非本地物種種質資源違規增殖放流行為。
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外來物種入侵是危害生物安全的重要威脅因素之一。據了解,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部分滅絕物種是由于外來物種入侵導致的。
近年來由于養殖逃逸、無序放生等原因,長江流域水生外來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逐年增加,部分水生外來物種甚至已在局部水域成為優勢物種,形成生物入侵,競爭排斥本地生物,導致土著魚類種類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嚴重影響漁業生產、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域生態穩定性,降低禁漁養護成效。
為進一步規范社會公眾的增殖放流行為,防范外來水生生物物種入侵風險,維護長江生態安全,根據《生物安全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等規定,我市將結合禁釣期日常巡查、加強花鳥市場、特種水產養殖場等相關場所的執法檢查,嚴查外來水生物種以及非本地物種種質資源違規增殖放流行為。
具體而言,禁止放生的外來水生物種有鱷雀鱔、藍腮太陽魚、食蚊魚、所有羅非魚、暹發鱷、美國牛蛙、蛇鱷龜、克氏原鰲蝦(小龍蝦)、巴西紅耳龜等。
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行為將受到處罰。涉嫌犯罪的,還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該負責人提醒廣大市民,外來水生物種不能隨意放生,水生生物活體可捐贈給當地的海洋館、水族館等科普展覽單位,進行科普宣傳、展示,讓更多的人認識外來水生物種,了解其危害,為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以及維護長江生態安全貢獻力量。
禁止放生外來水生物種名單
鱷雀鱔
原產自北美洲,是一種兇猛的食肉魚,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對自然水域和養殖水域的魚類造成傷害,從而嚴重影響漁業經濟及本地物種的生存,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生態系統的失衡。
藍腮太陽魚
該魚具有極強的侵入性,近年來在北京、安徽、湖北、廣西、廣東等多地河流中發現。肉食性,可吞食其他魚類的魚卵、幼魚,嚴重威脅我國魚類的生存繁殖。
食蚊魚
原產于墨西哥和美國的一種小型魚類。適應能力強,可以捕食蚊子幼蟲,控制蚊子的數量和瘧疾的傳播。但性情兇猛、繁殖力強,造成與其侵入水域生態位相似的魚類瀕臨滅絕,對入侵地的生態系統平衡帶來極大威脅,已成為全球危害最為嚴重的100種入侵物種之一。
所有羅非魚
原產于非洲,由于其幼魚存活率高于本土常見的鯉魚、鯽魚等魚類,從而逐漸擠壓本土魚類生存空間,取代當地很多原生魚類,是全球入侵性最夸張的一個物種。目前主要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自然環境相對溫暖,冬季沒有冰封、水溫偏高的地區形成入侵。
暹羅鱷
原產于東南亞國家,我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商業引進的養殖物種。野外生存能力強,可生活于淡水、咸淡水水域,捕食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等,破壞生活水域的生物多樣性。牙齒鋒利,對人也有一定攻擊性。
美國牛蛙
為北美體型最大的蛙,目前我國全國各地均能養殖生產。生長速度快,能在長江以南自然水域生存繁衍。攝食量大,對本土蛙類、幼魚、小型魚類等造成威脅。
蛇鱷龜
又稱擬鱷龜。適應能力極強。捕食能力強,食量大,可捕食魚類、龜類等,威脅水生生物生存,對水域生態系統平衡造成威脅。是近年來出現的比巴西龜威脅性還大的外來入侵物種。
克氏原鰲蝦
俗稱小龍蝦,原產北美。溫度適應性強,食性十分廣泛,生長迅速,繁殖力強,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通過捕食競爭影響本土水生生物生存。養殖逃逸個體可在堤壩挖洞生存,嚴重影響防洪堤壩設施。
巴西紅耳龜
原產自美國中南部地區。目前我國野外分布北至遼寧省,南到海南省均有發現記錄。適應能力極強,在野外很多地區可以繁殖,對我國龜種造成威脅。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網絡招聘服務電話:
023-68780444
人力降本外包服務:
023-68780444